田務學習 + 網上通識課
課程結構
網上通識課堂 (以Google Meet進行)
課堂一:土地 ‧ 稻米‧ 人
日期:7月8日 (星期四)
時間:下午7時30分至8時45分
有研究指人類過萬年前已經開始種米。課堂第一節追源溯始,看稻米如何改變人類的生物演化、行為以致社會。講者將從環境人類學解構稻米文化,並討論穀物與政治社會制度的關係。往後學員落田時可以感受幾千年歷史連結。
米與我們息息相關,如果我們關心打針時放入身體幾微克的物質,每天大口大口吃進身體的米飯更不能忽視。
全世界超過一半人以米為主食。我們一般將米分類為絲苗米、珍珠米和印度長米等,其實全球有過萬款米的品種。日常我們三餸一湯白飯任裝;或者會食沙田雞粥、潮州粥,米漿做的腸粉、米粉、河粉;偶時食意大利飯、糯米飯;近年有人用米漿取代牛奶;米磨成米粉可做無麩質蛋糕,米餅零食;米亦可釀成米酒,就連某些啤酒都有米。
「粒粒有段故」課程將從多角度增加大家對米的認識,探討環繞米的通識議題。六節課程中,三節會落田學習,體驗收割,打穀等水稻重要過程;另外三節為網上課堂,探討米的歷史、當今農業狀況以及對未來的相象。食物記載歷史文化精神,反映全球經濟脈絡,影響自然生態,值得大家深入了解。
田務學習
2021年7月1日
全6節:$1,450 (3人同時報名可享9折優惠)
3節田務學習:$1,100
3節網上課堂:$650
田務學習:3/7、24/7、31/7 (4:00-6:00pm)
網上課堂:8/7、22/7、5/8 (7:30-8:45pm)
日期時間
費用
截止報名日期
查詢
田務學習部分與「大地予我」合作。農夫導師會介紹耕地和菜田運作,水稻的生命循環,並教授基本務農知識。學員可從三節的田務學習中體驗米田工作的重要環節,例如浸種、秧田準備、收割、紮禾草和碾米等。 「大地予我」項目由伍集成文化教育基金會贊助,始於2015年一班農夫遠赴日本新潟參與「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」。2018年落戶林村龍丫排作有機耕種及復耕香港稻米,並舉辦結合農耕、藝術和教育活動。(有關大地予我:https://sites.google.com/view/giftfromland)
地點:大埔林村龍丫排
日期:7月3日、24日、31日 (星期六)
時間:下午4時至6時
( 如遇惡劣天氣,田務學習會順延至後備日:7月11日、7月31日、8月7日 )
課堂二:農業今天
日期:7月22日 (星期四)
時間:下午7時30分至8時45分
第二節集中談論當今環繞稻米的各種狀況,如糧食危機、價格、污染、生身多樣性等議題,並分享走訪本地農夫的經驗。
講者:
譚萬基 - 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博士後研究員。從事有關福島核災後人們如何面對輻射,重啟農業等研究課題。曾任職綠色和平、地球觀察等環保組織。
課堂三:農田作為學校
日期:8月5日 (星期四)
時間:下午7時30分至8時45分
三次落田後,學員開始與土地建立初步認識和親身聯繫。藉此,我們希望討論稻米與未來的想像。除了作為糧食生產的功能外,農田還有甚麼意義?三位講者會先分享各自相關的經歷和得著,然後討論農田的教育意義,如何填補現今教育制度的不足。
講者:
胡應手 -《種稻的人──香港稻米生產的技術與傳承》作者。現於大埔林村參與「大地予我」項目,復育傳統香港稻米。同時於野苟農場以永續原則,經營社區農業。
講者:
許寶強 - 香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客席副教授、流動共學執委。著有《回歸人心——極權臨近的香港文化經濟學》、《批判式教學碰上新世代青年——中港台教育研究》(編)等書。現專心耕田、寫作和於不同地方繼續教育工作。
朱耀光 - 《犁人:編織生命的教學靈程》作者、歷史教師,躬耕於林村一葉農莊,與學生共學,觀察四時、不時不植,感悟自然共生之道。感觸大地,靜觀處處靈性。
洪曉嫻 - 生活館KIDSCLUB創辦人之一。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研究系,於中學任教寫作教育超過十年。在大地、孩子與暴政間摸索仍有什麼自由生活的可能。
粒粒有段故
Tales of Rice
廣東話
教學語言
廣東話
教學語言
學習模式
每星期約30分鐘教學片段 + 網上學習資源 + Google Meet討論會
費用
公眾 1,200元 (3人同時報名可享9折優惠);
學生 600元
截止報名日期
2021年5月25日
討論會日期
6月1日至7月6日
逢星期二19:30 - 20:30
日期時間
田務學習:3/7、24/7、31/7 (4:00-6:00pm)
網上課堂:8/7、22/7、5/8 (7:30-8:45pm)
費用
全6節:$1,450 (3人同時報名可享9折優惠)
3節田務學習:$1,100
3節網上課堂:$650
截止報名日期
2021年7月1日